|
很多应用的开发者总说技术不是问题、服务和模式才是关键。其实不尽然,仍然有很多现存的技术门槛摆在眼前。 比如本文想强调的定位导航技术是其中之一。大多数应用都要获取用户的位置以捕捉行为做到精准化信息推送,或是提供其他LBS功能,但根据需要,开发者往往结合地图定位SDK进一步做深度开发,此外还得照顾手机功耗等一大堆头疼的事。若不考虑到技术细节,会让不少服务失去了原本该有的智能体验。
对于开发者们的问题,实际上谷歌地图早在2013年5月推出过融合定位服务(Fused Location Provider),意在帮助开发者们最大限度减少LBS应用的开发门槛,例如谷歌FLP能帮助开发者自动匹配适合的定位方案从而有效降低终端能耗,能根据用户的定位和移动轨迹分析分析运动情况,以及提供地理围栏等方面的支持。但因为大家所知晓的原因,中国开发者想在国内开发一款LBS应用,并不能选择谷歌的服务。
但需求是可观的,这也是为何高德公司看到了这一点,并在近日宣布推出FLP技术。高德同样注意到开发者在进行应用中的LBS功能开发时遇到的种种问题,进而推出和谷歌地图类似的解决方案,提供包括融合定位、地理围栏、运动状态检测的三大类API接口。具体来看,其中的这些能力应该都是开发者所关注的:
第一,开发者的LBS技术门槛将进一步降低。融合定位的优势在于自动判断用户所在的场景,并给出最优的定位导航方法或组合方法,比如室外环境下经常接收GNSS卫星系统信号和基站信号;进入室内主要切换到Wi-Fi或蓝牙来定位;进入隧道需要用到智能终端自带的惯性传感器等。开发者们以往需要自行配制应用场景的切换,现在相关的技术都“转包”给了高德FLP来作出判断,并根据需要随时切换到适合的定位导航方式。
第二,基于上述FLP技术能力,将降低智能设备在进行定位导航请求时的功耗。融合定位能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动以低功耗的方式进行定位。
第三,提供了底层化的“地理围栏”支持。基于GNSS硬件本身的Geofence能力,开发者可以直接利用高德FLP中的标准化Geofence API接口调用地理围栏服务,无需自行在定位SDK中实现Geofence功能的逻辑;而当一款ROM支持地理围栏功能时,则能帮助实现从系统层到应用层交互的位置提醒。
第四,借助融合定位和智能终端自带的传感器,能有助于准确记录用户的运动轨迹,并推断用户的基本的行动状态,包括判断用户是走、是跑、还是搭乘交通工具,对健康类应用的开发者来说,他们能更准确地获知用户的运动量情况,并给出用户最适合的健康建议和互动服务。
高德有关技术负责人还进一步透露,通过与主流的智能终端定位导航芯片厂商的合作,高德还会分阶段地将导航卫星长期轨道预测服务、SUPL(用于移动电话和定位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的协议标准)加速服务、定制化网络定位辅助GNSS加速服务(通过网络定位快速固定初始化位置,缩短GNSS芯片的首次启动TTFF时间)等,这些服务将分阶段地集成在高德FLP中,以不断增强LBS应用智能化、低功耗的融合定位导航的体验。
看起来,高德想通过FLP想攻克所有关于定位导航的技术难点,并进一步“笼络”开发者们的心了。
|
|